<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

         食品伙伴網 | 食品有意思 關于我們

        抗疫中的教育學 | 寧本濤:加強“食育”,刻不容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2-27  來源: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核心提示:當前,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爭正在持續進行。教育學子遵守有關規定堅守在家中、宿舍中。為了支持同學們自主開展學習,教育學部倡議學部全體教師在這個特殊時期,共同開設一門“抗疫中的教育學”微信微課程。

            引言:當前,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爭正在持續進行。教育學子遵守有關規定堅守在家中、宿舍中。為了支持同學們自主開展學習,教育學部倡議學部全體教師在這個特殊時期,共同開設一門“抗疫中的教育學”微信微課程。

            主講人:寧本濤,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兼任中國教育經濟學學會常務理事,浙江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特聘專家,浙江新勞動教育研究院學術顧問等,主要從事教育經濟、教育制度、教育評價以及學校治理與變革研究。

        加強“食育”,刻不容緩


            同學們好!庚子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短短二十幾天我們都在經歷一場身體和靈魂的考驗。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新冠疫情爆發究竟有沒有人類的過錯?如果有的話,疫情過后,國民最應該改變的是什么?我認為,這次疫情的發生是天災,更是人禍。疫情過后,我們最應該改變的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因此,多元協同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加強“食育”,刻不容緩。

            1. 何謂“食育”?

            所謂“食育”,簡單說,就是與各種食物和飲食相關的活動與教育。具體指每個國民為在自己一生中能夠實現健全的飲食生活、繼承飲食文化傳統、確保健康等而自覺培養良好飲食生活習慣、學習關于飲食各種知識及選擇食品的判斷能力的學習過程。

            “食育”一詞,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說:“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將其作為一項國民運動,以家庭、學校、保育所、地域等為單位,在日本全國范圍進行普及推廣,通過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的認識,以及食文化的傳承、與環境的調和,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等,來達到“通過食育,培養國民終生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人性”這一目的。


            2. 這次疫情和“食育”有什么內在關聯?


            中國是一個以“舌尖文化”自居的國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在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動物已然成為了一種炫富的風氣和時尚。什么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除了飛機、汽車和輪船,沒有什么不敢吃的,走上了一條“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的“吃貨”不歸路。


            早在2003年“非典”爆發之后,社會各界呼吁“禁食野味”的聲音就不絕于耳,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對于“食用野生動物易攜帶未知病毒”這一嚴重問題毫無認知、甚至不以為然,繼續盲目貪食野味,為人類健康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也直接導致了這場新冠疫情災難。

            其實,對于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被醫學家李時珍詳細記載于《本草綱目》之中:鳥類:“諸鳥有毒”,“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白鳥玄首,玄鳥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異形異色,皆不可食,食之殺人”;孔雀,“肉性味咸、涼,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藥必無效”。捫心自問,盡管這場仍在蔓延的疫情災難與經濟利益驅動、野生動物保護法治不健全以及公共治理不力有一定關聯,但國民的食育知識匱乏、食育觀念扭曲、食育素養缺失也難逃干系。

            3. 如何加強“食育”工作?


            如何促進“食育”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命題。其切入點是樹立科學營養、安全健康的理念,落腳點是多元協同學校、家庭、社會等各自的優勢力量,使之融入“五育”之中,關鍵點是如何做到食育上的“四個下功夫”。

            第一,要在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上下功夫,吃出“體”。從兒童會說話和簡單交流時起,家長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介紹所有飲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在連續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偏食、油炸食品以及熱食、快食的危害,并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兒童接受“食育”后,能將健康的飲食習慣延續終生。


            第二,要在培養學生藝術想像力上下功夫,吃出“美”。兒童在進食時,常常只圖美味而不及其余。家長和教師則應在“食育”過程中,把桌上餐“藝術化”地做一一介紹。比如,一道加入了海帶的五香菜串,其海帶絲就像扎在姑娘頭上的黑絲帶等。兒童對此有興趣之后,對每一種飲食都會做極為豐富的藝術聯想。

            第三,要在飲食中培養學生積極人生觀上下功夫,吃出“德”和“勞”。在向兒童介紹各種食物的來源和制作時,便可結合介紹這些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艱辛勞動。當然,讓他們參加食物的制作和分配,更會加深對有勞動才有收獲以及尊重每一粒糧食、善于與他人一起分享食物的切身體驗。

            第四,要在繼承傳統和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上下功夫,吃出“智”。早在25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總結出了健康飲食的法則,規范了食物的內容與結構:“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養精氣”。目前,我國的食育工作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但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日本、丹麥等國家已有相對完善的食育體系。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設立了“營養日”“營養周”或“營養月”,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總之,食育,既是回歸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種回歸教育的生活。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你是為了吃飯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吃飯呢?”這是對食育的本質拷問,值得我們進一步回味和深思。 

         

         
        關鍵詞: 食育  如何加強 

        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育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育網”
        • 2.凡本網“來源”處標記“×××××(非食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聯系方式:電話?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網,作為行業信息交流和推廣傳播平臺,旨在通過匯總行業信息,舉辦行業活動等,呈現中國食育發展動態。
        電話: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郵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外亮甲店1號恩濟西園

      1. 食育網公眾號

      2. 食育網視頻號

      3. 劉老師 18500193189
        (微信同號)
      4.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_尤物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_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_国产精品最新免费视频
        <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