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

         食品伙伴網 | 食品有意思 關于我們

        吳敏:食物背后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傳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0-21  來源:食話
        核心提示:今年99公益日,食話創始人吳敏老師受邀參加暖城TALK,以食育為切入點主要跟大家分享了食物背后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傳承。
            今年99公益日,食話創始人吳敏老師受邀參加暖城TALK的現場視頻出來啦。不方便觀看視頻的朋友,也可以先看文字版領略精彩哦~
            01 
            我今天的分享主題只有4個字,以食育人。再簡單一點,大家就記住中間兩個字,食育。等到最后結束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個字就可以,先保留一下謎底。
        第一張圖片大家看著會不會有點餓?
            在英國,16:00是下午茶的時間,但是英國的飲食當然及不上有著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國。所以我2004年到英國留學的時候,我的中國胃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那里的飲食真的太單一了,什么不時不食,什么南甜北咸,都沒有,就只有炸魚和薯條。當然英國的風景和文化都很好,我只是想說,在異國他鄉,我非常懷念中國的飲食文化。
        我跟上半場的一位嘉賓是老鄉,都是蘇州人。在每年的中秋前后,我們都會吃雞頭米。它是江南水八仙的一種,可能大家知道茭白、蓮藕,但沒有聽過雞頭米,其實就是芡實。它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做甜品,而且是藥食同源。
            每年到這個季節,我蘇州的一個十幾年交情的老朋友,就會請當地的農人在采摘之后分裝一袋,專門送過來給我品嘗。
            所以我們可以回憶一下:“ 其實很多我們喜愛的食物,背后就是人情味,就是愛和溫暖。
            我也經常會帶我的女兒去菜場。我覺得在都市之中,菜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食物博物館”。比如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的秧苗。然后我們還可以在菜場看到各種食物的原型,這對小朋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 不要只是把食物,當作能量的補給、物質的攝入。
            從我做食育的角度上來說,這樣一種太理性太客觀的視角,會讓人也變得比較冷漠。
            我們食話的一個觀點是“吃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不同意見,覺得其他能力也很重要。
            但試想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選擇,對不對?如果你吃對了,你就是健康;如果你吃錯了,就可能會生病。
            那這個第1位的1就會成為很多零前面的那個1了。這樣的話,它是不是最重要的呢?
        微信圖片_20201208103730
            02 
            我們看待食物的觀點,就像這張圖片上的這個天平?,F實情況中,這個天平是失衡的。
            我們更多關注的是食物的功能,也就是說我吃了之后是不是營養均衡?是不是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或者說我的碳水是不是太多了?微量元素是不是不夠?
            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它的社會功能,也就是說食物變成了一個媒介。我們跟家人朋友在交流的時候,它會不會成為你的一個話題呢?
            我們在一起用餐的時候,是不是各自看著手機,跟其他人聊天?或者說我們跟小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會談食物還是會跟他聊學習?在這個話題上,其實我們做了很多社會觀察。
            我先跟大家聊一下食物的攝取??赡艽蠹铱吹竭@張圖片,就會想到“人一天要喝八杯水”,我們應該都被這樣教育過。
            確實,水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日常補給,我們的身體跟水密切相關,但我們真的要每天喝8杯水嗎?你有沒有注意過身體給你的信號?如果你不渴,也要喝滿八杯水嗎?
            然后我們真的要去碳水嗎?中國人的傳統是“五谷為養”,所以碳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且會讓我們開心,讓我們愉悅。
            還有微量營養素,我身邊的很多人都特別關注,但既然叫微量了,它本身需要的比例就是比較低的。所以在營養均衡這一點上,我們還需要好好學習。
            我們說“吃是需要學習的”,放在社會學的角度,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在將近200年前,布里亞·薩瓦蘭在他的《廚房里的哲學家》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句話:
            “國家的命運,取決于他們的飲食方式。
            在后疫情時代,我們其實也已經深刻反思了這一點。
            我們的餐桌、我們的飲食文明、我們的飲食選擇,會給我們的生活、人類的發展乃至給全球的秩序,帶來怎樣巨大的改變。
            事實上,柳葉刀曾經在前幾年預測過,到當下,也就是2020庚子年,全世界有兩個多億的人,會因為兒童時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而患上糖尿病。在這里我不想具體展開醫學的問題,就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這組數據。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一句話,叫做“管住嘴,邁開腿”,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強調的“吃動平衡”這4個字。所以說,吃真的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你可以看一下,現在我們對于食物的選擇是非常豐富的,超市里琳瑯滿目的柜臺,打開手機還能通過電商一鍵購買,但問題是你會選嗎?
            “ 為什么我們的選擇變多了,但我們的危機卻更嚴重了?
            這背后的原因,同時是我們強調“吃需要學習”的重要原因。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野生”舌頭,是不可能替你守衛健康的。
            我們的舌頭和胃,真的是挑選食物的好幫手。在日常就餐時,你可以試著感受一下自己身體的反應:吃的舒服還是不舒服?味蕾有什么樣的體驗?如果吃的特別重口味,你會不會感到口渴,會不會感到胃不舒服?
            那我再來講一下食物的社會功能。在過去5年多的杭州食育創新實踐過程中,我們做了很多的社會調研。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圖片:
            這是一個帶著小朋友在餐廳就餐的場景。我們來快速拉一下幾個要素:首先這個座位和身高肯定是不符合的,如果在座有設計師,就會發現這不符合人體工程學。
            然后背對著的這位父親,手上其實是拿著手機。他一直都沒有說話,直到孩子拒絕吃小籠吵著要吃冰激凌,他才說不可以。
            時間再往前一點,在餐食還沒有上桌之前,這個媽媽在看著小朋友做作業。等食物端上來了,她就一邊喂,一邊催著孩子快點吃。這個年齡完全可以自主進餐了,對不對?
            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不合適的用餐場景。但仔細想一下,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03 
            OK,通過剛才的介紹,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對食育有一個基礎的理解了。
            我簡單概括一下,食育是以食物為載體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以食物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
            那么,食育到底要做什么呢?先來看一下國外的經驗:
            英國 大廚Jamie Oliver因為看到英國幼兒園小學的餐單營養很不均衡,有很多高熱量高能量的食物,于是發起食物革命,成功推動政府每年多投幾百萬英鎊來改善學校的餐食。
            意大利 對自己本國飲食文化的保育做得非常好,他們有一個“諾亞方舟”,盤點了意大利本土所有的原生種食物。他們還有一個美食公園,叫做Eataly World,是一個帶有食育功能的、大型的食物博物館和多種風味餐廳的聚合。
            日本 全球第1個食育立法的國家,在2005年就已經立法了。第2個立法的國家是巴西,在2018年。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朝一日推動中國食育立法。
        微信圖片_20201208103824
            那么,我們看了這么多國外的案例,難道中國就沒有嗎?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悠久,早在幾千年前的《禮記》就有提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意思是說當孩子能夠吃飯的時候,就要教他用右手拿筷子。
            我有一個抖音號叫“吳老師的餐桌育兒學”,里面有一條視頻講的是用筷子的禮儀,有一千三百多萬的點擊量。
            我在想為什么大家會喜歡,可能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教孩子餐桌禮儀的過程中,我們自己還會嗎?或者說我們會怎么給它歸納,怎么給孩子進行示范呢?
            再來看我們所在的這個南宋建都的杭州,這張圖是徽宗的《文會圖》。
            其實宋朝就是我們飲食近代化的一個發端,所以我一直覺得:
            “ 在杭州推廣食育、傳承飲食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們在杭州做了五年,圍繞五力模型,設計了一系列原創食育課程,走進了很多學校、社區、博物館。
            我們還做了食育空間、食育工作坊、食育讀本、食育桌游……受到了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歡迎。
            今天我是作為一個講者的身份站在這里,但是在過去的5年里,我們做了24場分享大會,邀請了147位國內外講者進行分享,光集合的文字就超過百萬。
            我們還在2017年發起了“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這是意大利友人來我們的食育教室做交流。
            現在大家都很關注食物不浪費,其實早在16年的時候,我們就邀請很多農場主把那些通常情況下不會購買的歪瓜裂棗收集起來,做了一個“千人喂養計劃”。
            我們還制作了一段原創音樂“丑食之歌”,呼吁不以顏值論食物,讓丑食重返餐桌。
            浪費其實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生產端,就是它生產出來了,卻沒有被購買,只能爛在田間地頭。
            第二個是到了我們餐桌上,那個經過挑選、烹飪,送到你面前帶著愛意的食物,最后你卻沒有吃掉。
            接下來我們也會關注這個話題,然后發起相關行動。
            04 
            今天在99公益日這樣一個時間點,來講我們做的事情,我覺得也很有意義。因為我覺得,我們在做的就是公益創新的探索。
            “ 食育是貫穿國民一生的終身教育。它不只是跟孩子有關,而是跟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相關。不是因為我們做食育,我才強調食物的重要性,而是人與食物的關系確實是自然界當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是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有好幾個板塊,都跟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零饑餓、良好健康與福祉、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水下生物、陸地生物……
            這是我最后一張PPT了,以食啟智,以食育人。相信大家聽到這里,已經知道我開頭說的是哪個字了。
            我再給大家補充三個詞:
            第一個:擇食力 就是選擇食物的能力;
            第二個:共餐 就是和親人朋友一起吃飯;
            第三個:可持續飲食觀 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的一個態度。
            最后,記住這個食物的“食”字,上面是一個人,下面是良好的良。
            如果你有正確的飲食觀,你有食育的理念,你就會成為一個生活得更加健康優良的一個人。
            祝福大家,謝謝。

         

        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育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育網”
        • 2.凡本網“來源”處標記“×××××(非食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聯系方式:電話?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網,作為行業信息交流和推廣傳播平臺,旨在通過匯總行業信息,舉辦行業活動等,呈現中國食育發展動態。
        電話: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郵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外亮甲店1號恩濟西園

      1. 食育網公眾號

      2. 食育網視頻號

      3. 劉老師 18500193189
        (微信同號)
      4.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_尤物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_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_国产精品最新免费视频
        <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