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

         食品伙伴網 | 食品有意思 關于我們

        寧本濤:除了德智體美勞這五育外,兒童的“食育”同樣不容忽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5-08  來源:文匯客戶端
        核心提示:從教育學視角看,要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需要重視兒童的“食育”。尤其是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更有必要將“食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起來,培養具有高度生命意識和尊重自然規律的時代新人。作者從“以食健體”、“以食啟智”、“以食育德”、“以食立美”及“以食促勞”五方面闡述了加強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從教育學視角看,要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需要重視兒童的“食育”。尤其是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更有必要將“食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起來,培養具有高度生命意識和尊重自然規律的時代新人。


           
        加強兒童“食育”需要樹立躬身力行的食育具身學習新樣式,做到“以食健體”。

            作為認知科學新發展的具身學習理論指出,具身學習不同于以抽象思維和推理驗證為特征的離身學習,而是基于身體,具有實踐性、活動性等特征,它將“身體(情感體驗、情緒、意志、興趣、實操等)”置于認知實踐的中心地位,強調認知是通過身心合一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形成的,尤其重視體驗是一種在親身經歷和實踐過程中獲得的獨特感受。


            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城鄉家庭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對很多愛子心切的父母來說,孩子飯桌上缺的已不是豐富的菜肴,而是營養知識。這里說的營養知識并不單單指關于食物各項營養指標的知識,而是食物與環境,食物與心靈共建共育的具身認知的知識。只有將這樣的營養知識深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和感受,甚至矛盾中,深入到兒童的飲食文化情感、意志和理念中,才有可能形成和實現兒童健全知識和素養的飲食生活。


            加強和改進中國兒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珍視并繼承我國優秀的飲食文化傳統,同時致力于實現與世界眾多民族優秀飲食文化傳統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借鑒,做到“以食啟智”。


            中國古代的先賢圣人,早已有對飲食文化的了解與研究?!吨杏埂防镎f:“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一個人離不開飲食,但是真正懂得欣賞食物天然、質樸和滋養身心本性的人又有多少?吃與會吃有本質區別。我們說一個人吃東西,意在指這個人在通過食物滿足溫飽等基本生理需求;但是我們說一個人會吃東西,意在指這個人懂得品嘗食物滋味,來滋養其身心健康。食物并非外在于人身體的元素,尊重食物并實現身體與食物中各種元素的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將自然智慧吸納到人類智慧之中。


            中國人品茶,有參悟天地萬物之化育的茶文化;日本人炸天婦羅,追求分毫不差的精致與平衡的飲食文化;韓國人做料理,追求天然葷素搭配合理且原汁原味的飲食文化;英國人喜愛酒吧文化,重視構建溫馨互動的飲食文化;法國人烹制咖啡,形成了具有浪漫情懷和藝術氣息的飲食文化。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精髓,這種文化精髓又滲透在了各個民族的性情素養之中,了解并繼承我國優秀的飲食文化傳統,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們國家的真實文化和民族性格;交流與借鑒不同國家的優秀飲食文化傳統,有利于讓我們真正走入飲食文化的境界中,品味食物的真滋味,實現滋養性情的高尚目標。


            加強和改進中國兒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以保障和實現人類可持續健康與文明生活為基本目標,形成以人為本和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的和美飲食文化理念,做到“以食育德”和“以食立美”。


            中華民族是一個活在舌尖上的、富有生活情調和飲食藝術追求的民族。盡管中國有流傳千年至今長盛不衰的飲食文化傳統,但是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卻缺乏“食育”的獨特眼光,重“食”輕“智”、重“味”輕“體”、重“用”輕“勞”、重“取”輕“德”。


            我們很少去探討“食育”與人類可持續健康與文明生活的內在關聯?;?ldquo;食育”融入五育,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標,我們還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多個途徑切入。比如為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我們在飲食中需要心懷感恩之心,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從自然界獲取我們的食物來源,因此我們的食物教育就變成了自然教育;比如為了使我們的飲食更好地與健康生活理念融合在一起,我們需要了解關于食物的基本知識和營養分布,甚至食物與人身心的能量轉換關系,因此我們的食物教育就變成了健康教育;再比如我們通過共建飲食文化的方式,組織親子互動性實踐活動來體驗飲食實踐中的艱辛與樂趣,形成正確的食物觀和生活觀,因此我們的食物教育就變成了生活教育。


            加強和改進中國兒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放寬視野、博采眾長,借鑒其他國家優秀制度理念和制度實現路徑,同時做到中國自信,不盲目改革和不盲從改革,做到“以食促勞”。


            “食育”教育往往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小習慣中,去年令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食育”活動,就是從上海開始,并在中國各大城市廣泛流傳和付諸實踐的垃圾分類教育,而上海的垃圾分類教育,在中小學和各大高校中又是最為嚴格的。當我們在學習垃圾分類方法和具體內容時,尤其是學習濕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具體分類時,我們會意識到原來有機食物與其他垃圾需要分開處理,這種意識會加強我們對食物本身的關注,促進我們反思家庭食物清單和食物使用情況是否合理,進而加強我們保護環境和做好垃圾處理的觀念。


            要加強和改進“食育”教育制度,首先很有必要借鑒他國已有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但同時我們又必須從中國本身獨特的視閾出發,融合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理念,來解決中國現實社會中的普遍問題。


            總之,生活無處不教育,教育無處不生活。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思和倡導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但真正落實到“食育”教育制度改革的實踐層面上的努力卻仍然還需要加強。因此,走向五育融合的“食育”教育制度改革可謂任重而道遠,但又需要每個人尤其是教師和家長,以身作則,自覺加強飲食文化素養,投入到“食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作者:寧本濤(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相關鏈接:

            1. 抗疫中的教育學 | 寧本濤:加強“食育”,刻不容緩 
         
         
        關鍵詞: 五育  食育 

        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育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育網”
        • 2.凡本網“來源”處標記“×××××(非食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聯系方式:電話?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網,作為行業信息交流和推廣傳播平臺,旨在通過匯總行業信息,舉辦行業活動等,呈現中國食育發展動態。
        電話: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郵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外亮甲店1號恩濟西園

      1. 食育網公眾號

      2. 食育網視頻號

      3. 劉老師 18500193189
        (微信同號)
      4.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_尤物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_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_国产精品最新免费视频
        <p id="ttpr5"><del id="ttpr5"><thead id="ttpr5"></thead></del></p>

        <p id="ttpr5"></p><pre id="ttpr5"><ruby id="ttpr5"><var id="ttpr5"></var></ruby></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pre>

              <pre id="ttpr5"><del id="ttpr5"><mark id="ttpr5"></mark></del></pre>